施甸縣擺榔金布朗風情小鎮發展總體規劃
規模:規劃總面積約2.8km2項目位置與范圍: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擺榔鄉,布朗族彝族聚居地,金布朗風情小鎮以集鎮區為基礎,東至擺榔集鎮谷地東面山地山腰,南至擺榔唐連塘景觀區,西至擺榔集鎮谷地西面山地山麓及中業項目,北至集鎮主村后山,規劃總面積約2.8km2。
背景:擺榔鄉是全國重點扶貧對象,以其特色的民族文化優勢,得到了國家部委、云南省委的大力支持,借力云南特色小鎮政策,依托集鎮區域,大力發展以布朗族特色文化為核心的金布朗風情小鎮。
項目構思:規劃深入挖掘布朗民族在建筑、飲食、服飾、工藝、體育活動和多種多樣的特色習俗等各方面的文化特色,并提煉了民族的各種元素,提出了布朗民族文化的稀缺性、獨特性和趣味性。在此基礎上,規劃建議對布朗族文化進行時間維度的挖掘恢復和空間維度的集聚,將最原始和傳統、最獨特和趣味的布朗文化體驗在小鎮中體現出來,并充分結合基地生態資源和地形特征,發展以布朗族文化為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,提出“金色布朗,風情小鎮”的形象口號。
規劃以民族文化休閑為主導,充分恢復和展示布朗族文化特色,并依托良好的生態、氣候和農業優勢,積極拓展養生、運動和農業休閑。規劃遵循“特色傳承、文脈升級”,“文化至上、多元”融合的特色,結合旅游發展趨勢和客群市場需求,將民族特色文化與展示、創意、休閑、養生、形象、商業、節慶、農業等各方面結合和延伸,打造多元的創意的項目和業態,將金色布朗的特色建筑、特色習俗、特色手工藝、特色飲食、特色節慶、特色活動等各個方面通過項目精心包裝、展示和運營,打造獨具布朗風情的特色小鎮。規劃以扶貧為目標,充分考慮資金問題,對每個項目都策劃贏利點,盡量達到投資收益平衡,讓開發商、政府和居民都能得到利益。
規劃以金布朗風情小鎮為中心,整合周邊,輻射鎮域,促進全域旅游發展,特別是與西面5公里處的善洲小鎮的全面對接,統一打造和經營。
發展目標:
創建全省一流的民族文化特色小鎮
打造布朗民族文化國家AAA級旅游景區
分期目標
保山最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小鎮
滇西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支點
云南產業脫貧致富的示范小鎮
發展定位:
立足滇西、面向云南,以布朗民族特色文化為核心主題,打造集文化體驗、文化創意、度假養生、農業休閑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特色化、生態化、現代化的布朗民族文化展示地和風情體驗地。
空間結構:
規劃結合其生態峽谷狀的地形特征,提出了“一心兩帶,三區五點九項目”的空間結構。
一心:以集鎮區為基礎拓展建設和發展的功能核心,包括旅游、生活、服務的綜合性功能核心,將布置最重要最熱鬧和最聚人氣的旅游項目。
兩帶:
主帶:從“集鎮區——擺榔凹——塘連塘”南北谷地主空間形成的功能發展主軸帶,是小鎮最重要的功能布局區。
副帶:從“集鎮區——中業”東西向谷地形成的旅游發展副帶,主要為中業農業休閑延伸功能區。
三區: “L”型狹長谷地形成的帶狀發展空間,將呈以兩帶為連接的組團式功能布局,共分為三大功能片區:布朗山地體驗農業區、綜合展示區、民族風情休閑區。
五點:即入口形象展示區、擺榔凹民宿度假區、塘連塘民俗風情區、中業農業休閑區和布朗茶山形成的主要功能節點。
九項目:
1、金布朗山寨——金布朗活態文化博覽園
2、民族風情街——民族文化創意風情園
3、打歌廣場區(小鎮客廳)——民族歌舞文化劇場
4、布朗康養村——金布朗生態養生社區
5、入口形象展示區——入口民族文化展示
6、蓮花山布朗茶山區——民族浪漫花茶園
7、擺榔凹民宿度假村——民族特色品質度假
8、塘連塘民俗風情區——戶外民族風情園
9、中業農業休閑區——民族特色田園休閑度假
項目特色:
1、文化傳承與創意:布朗民族特色文化傳承為核心,以創意手段和業態展示和發揚。
2、文化的多元拓展:以民族文化為核心的資源整合和多元項目策劃。